普陀這位“美容師”最擅長為墻面“牽絲盤藤”,你認識他嗎?
薜荔、南蛇藤、西番蓮、青葉絡石、法國香水藤、鐵箍散……游走在以藤本植物為特色的清澗公園,李宇如數家珍,可以一一道出它們從哪里引種、有什么生長習性、花葉果是什么顏色。這些都是他十多年前培育的心血。
作為領先全市的垂直綠化施工養護行家,普陀城投公司下屬園開公司綠化養管部技術總監李宇近期被授予2021年“普陀工匠”稱號。在他的帶領下,普陀區垂直綠化在數量、質量、品種的多樣性方面,都走在了上海前列。
普陀靠“七分養”獨秀全市
和許多老園開人一樣,1992年從園林技校畢業的李宇,進入區園林管理所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行道樹上樹工。不久后,上海內環線高架開工興建,將悄悄改變李宇日后的工作方向。
1995年,為了美化內環線灰撲撲的橋墩,上海市牽頭植物園,成立了垂直綠化科研項目課題組,沿環線各區派出綠化工前去學習。于是,李宇作為普陀區代表,最早參與到了這項引種和推廣行動,從此與垂直綠化結緣,成為二十多年來的重要事業。
普陀區對該項目很重視,當時抽調人手,專門成立了垂直綠化養護隊,先是在交通路做了試點,然后運用到了內環線橋墩和真光地區、桃浦地區墻面上。李宇也因這份成績,在1997、1998年連續在上海市重點實事工程中記功。
這支由李宇帶領的隊伍現已發展至20人左右,專攻區內垂直綠化、屋頂綠化的引種和養護,堪稱全市各區內唯一的專業團隊。據統計,普陀區現有道路垂直綠化4.6萬平方米、橋柱綠化795根、屋頂綠化1.7萬平方米,多條垂直綠化道路在全市評比獲獎,數量、質量、品種多樣性均在全市前列。
“綠化行業有句話,三分種七分養。為什么普陀區能領先,就因為我們有專業隊伍做后期養管,而且仍在不斷求教、摸索,”李宇介紹說:養護隊全年循環作業,春天和秋天補種缺株,對萌發的枝條進行綁扎牽引,夏天抗旱澆水,冬季施肥、整形修剪,同時還要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工作,才能保證垂直綠化的面貌。
李宇在清澗二期綠地指導綠化工人修剪枝條
深山老林引種野生苗木
每次要打造新的垂直綠化,李宇都會去現場考察,墻體立面的高度、光線和周邊行道樹情況都關系到甄選哪種藤本植物。他介紹,常用的品種可以分為鉤刺型、纏繞型、卷須型、吸附型四大類。光線比較好、欄桿型的立面,可用一年開三次花的藤本月季,在真北路麥德龍的圍欄,還有今年完工的真北路中環線橋底綠化就有使用。紫藤、油麻藤、南蛇藤等纏繞型的多用在公園綠地觀賞。實心圍墻,就選擇有吸附性的薜荔、爬山虎。中環線、輕軌線的橋柱也選用吸附型,他們制作鋁合金網片讓藤蔓爬上去,多用四季常綠的薜荔、青葉絡石。
“青葉絡石能開白色小花,香味像茉莉,所以也叫風車茉莉,這是普陀區在全市率先引進的品種,”李宇說。植物引種也是一門技術,要想搜羅到奇花異草就需要走訪各地苗圃,甚至鉆進深山老林。他負責的真如公園“一園一品”一期改造,就引入了神農架野生的突托臘梅、南京植物科研所培養的美國夏臘梅等新品種。
李宇至今不忘二十多歲時,跟隨黃山林校、上海植物園的“老法師”深入皖南山區挑選藤本植物的經歷,這不僅開闊了視野、增長了見識,也為專家們的敬業精神所打動。當時帶回的野生苗木后來在當地苗圃里培育,成活后逐漸引種回上海,其中就有清澗公園的三葉木通、鐵箍散。在全上海,這是只有在普陀區和上海植物園才能觀賞到的植物品種。
為濱江帶尋覓水生植物
水生植物引種與施工曾是園開公司的一項研發課題,2005年李宇入手后,不僅為清澗公園、滬太公園、管弄公園打造了水生植物景觀,還負責了寶山區濱江森林、炮臺灣濕地公園,以及江西南昌贛東大堤風光帶等合作項目。尤其是2021年參與的贛東大堤項目,曾經讓李宇傷透了腦筋。堤邊引種的水生植物,要既能固土,又能抵御贛江潮水的沖刷,長時間浸泡而不腐爛。經過專家指點,李宇選擇了生長在武漢長江堤岸的南荻。春寒料峭的時候,他帶人下到江邊,連著土挖出一叢叢還未萌發的南荻,馬上送去南昌移種。經過一年的試驗,這種類似蘆葦的植物適應了新環境,根與根盤結緊固土層,守住了大堤上的綠化景觀帶,引種獲得成功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gosportcars.com/lh/49308.html
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,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