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例1:瘦身從根基開始
圖1-1這是一件樁材雕鑿前的正面。大飄枝下面的肌肉僵直、含糊不清,根基與拖根兩部分沒有很好的連接。
圖1-2特寫樁材的頭和拖根部,虛線框內兩大塊都需要雕鑿,讓其露出優美的線條,使拖根與根基部緊密相連。
圖1-3鑿好后的正面 (僅是第一階段的雕鑿,上盆時還要進行完善)。 拖根部分影響線條流暢的根和腫塊全部鑿除。 樹身的臃腫部分也作了理順,根據拖根、大枝、樹身三者的關系進行取舍,鑿出了從拖根和根基貫穿到大枝的肌肉。 經一兩年的生長,鑿口肌肉隆起,坑槽凹陷,如山巒起伏之勢,呈自然、蒼勁、流暢之美。
圖1-4樁材的背面稍作整理就可以了。
實例2:內彎臃腫處的處理
圖2-1內彎處多年生長造成臃腫堵塞,根據線條3、線條4的外圍現狀,畫出線條1和線條2所構成的需要削去的腫塊,削去后,邊線1、3和2、4基本形成平行線,這樣線條流暢、起伏多變,達到我們所要的效果。
圖2-2鑿好后效果。
實例3:僵直面的改造
圖3-1上圖虛線部分整塊呆板、僵直,需要給出改造方案。
圖3-2根據對樁材的分析研究,以三條大根為起點進行線條設計,效果分析如下:當我們平視樁材可見,線條1是最高的一條輪廓線,起伏跌宕,一貫到頂;
線條3是變化最大的一條平面線,彎曲回旋,蜿蜒前行,沿著主干外廊扶搖直上;線2是一條輔助線,與線1和線3形成遙相呼應之勢。
線2、線3之間形成的空隙,有效破解了左邊大疤口的封閉狀態,讓疤口的外沿線和線2、3相連接,貫通形成流暢之氣,克服了線條的阻滯斷氣之感。線4、5勢由平地拔地起,橫空左飄氣蓋世;主副婀娜多姿,顧盼生情兩相凝。
圖3-3雕鑿完成后的效果圖。經過一兩年的生長,鑿口邊沿肌肉隆起,呆板的平面就會產生立體感,從而改變呆直僵硬的狀態。
實例4:結合線條改造的立體雕鑿
圖4-1從正面看,此樁阻滯臃腫,影響大飄枝下方隆肌的流暢。
圖4-2從背面看,三角形部分與大飄枝沒有形成隆肌主線條,必須消除腫塊,鑿出線條,營造起伏變化的效果。
圖4-3擬鑿除的腫塊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gosportcars.com/ys/52521.html
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,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